
8月8日讯 随着医疗技术与IT技术的不断发展,2号站平台登录网址 医疗可穿戴产品来到人们的身边,本来是便民利民的一个工具,但是因为技术缺陷,还有经营者的素质造就了现在的三大乱象:门槛低,价格乱,功能差。
可穿戴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运用,2号站手机登录 主要有电子传感器纹身、智能健身手环、智能隐形眼镜、可穿戴止痛贴、智能手表和智能袜等
市场前景
ABI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大约有3000万的无线可穿戴式健康传感器应用在医疗电子领域,这个数字比2011年增长了37%。同时,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到2017年规模将接近50亿元。
昨晚你翻了几次身?你的深度睡眠时间有多长?今天你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你的血压、血糖有没有问题……这些问题,如今只要一个随身佩戴的科技产品就可以给出回答。
在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愈发重视的今天,可穿戴医疗设备成为了最火的概念,引来了各路资本的竞相追逐。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前景,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问题也随之而来,门槛较低、同质化严重、价格混乱、功能难尽人意……
资本蜂拥进入
如果在两、三年前提到可穿戴设备或是可穿戴医疗设备,可能听说过的人少之甚少,但如今,这些设备正在走近普通人的生活,并迅速刮起热浪。与此同时,各路资本闻风而来。今年3月,三大IT界巨头Intel、Google和Facebook同时宣布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投资加码。在国内,小米、腾讯、婚恋网站世纪佳缘等都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国内最先接触的可穿戴设备,或是苹果公司在2006年推出的带有Nike+功能的iPod,而Nike借此推出了第一款带有可穿戴功能的跑鞋Air Zoom Moire,向锻炼者绘制出其锻炼效果的全景图。
2010年,Google陆续为其智能眼镜申请专利,行业先驱Nike也一路高歌猛进,在2010年开发出Nike+Running,并与Twitter和Facebook绑定,将跑步运动作为社交活动,在中国,则是与新浪微博、微信合作。
与此同时,不少国内厂家也开始蠢蠢欲动。就在最近,小米推出79元的可以监控呼吸和睡眠的手环,腾讯发布微信健康手环。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已有超过十几款的可穿戴医疗设备问世,如智能体温计、智能手环、智能血氧仪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了解到,华为、小米已成立专门事业部准备发力可穿戴医疗领域。
与此同时,APP软件也成为搭载硬件活跃用户群体的重要平台。今年,拥有数千万活跃用户的大姨吗公司,先后与睿仁、PICOOC联合推出智能体温计和智能体重秤。此前,大姨吗CEO柴可公开表示,大姨吗通过与医院、保险等其他行业的跨界商业合作,推出更为专业的医疗增值服务。
不过,宝莱特董事长燕金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做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公司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创新型公司,他们通常把概念炒得很大,吸引风投融资,但大部分最后做不下去;另一种是传统企业,主要关注可穿戴设备的产业化和方向性决策,考虑能不能赚钱。于是,前者往往选择一些娱乐级的医疗设备,后者则选择专业级的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