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1日讯 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市场也不断扩大化,因此造成了医疗市场的垄断现象出现。在医疗设备的领域,大多数是采购的国外医疗器械和设备。从很大程度上来讲,2号站平台与2号站平台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已经被国外厂商给垄断。近日,2号站商铺 两部委力挺国内医疗设备表面意义是扩大内需,扶持民族企业,那么实质性意义又是什么呢?
在国家卫计委和工信部日前联合召开的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称,为推动国产医疗设备产业发展,将建立主动使用国产医疗设备激励机制;无独有偶,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也表示,将重点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
两部委一把手力挺国产医疗设备的背后,是我国医疗器械目前行业极度分散、产品技术水平低端的窘状。南都记者了解获悉,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绝大多数被外国品牌占据,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三家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的高端市场,保守估计已超过70%的份额,占据垄断位置。
从去年开始,“下一个反垄断调查的目标可能是外资医疗器械企业”的传言就开始流传。为此,外资医疗器械加速中国化的进程,纷纷与本土企业合资;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则在医疗设备的某些细分领域开始崛起,甚至走上海外并购之路。
外资设备独步市场
李斌还表示,推动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降低医疗成本的迫切要求。医疗设备产业是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产业链长,拉动经济和吸纳就业的作用非常显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600多亿元,加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设备需求和市场不断扩大,国产医疗设备企业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做大做强。
有接近卫计委的消息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目前进口的医疗设备,例如X射线机、C T与核磁共振这些,价格至少是国产同类产品的三到五倍,医院本身也有经营压力,高昂的设备采购费用最终通过检查费转嫁到了患者身上,现在控费的重点除了药费,还有检查费,通过鼓励医院多采购国产的设备,相当于在源头上控住检查费的攀升。”
南都记者调查获悉,在中国,约80%的C 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核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被跨国品牌所占据;业内公认的另一个数据是,G E(通用电器)、西门子和飞利浦三大医疗设备外企所占的市场份额就超过70%.另有某三甲医院副院长对南都记者透露,现在很多规模小一点的医院,即使国产设备使用良好,但为了证明实力及装点门面,也会采购几台进口的医疗设备。
有国内某医疗设备企业负责销售的主管对南都记者表示,进口器械之所以昂贵,除了企业本身成本比较高之外,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的医生有崇洋心理,认为国产始终不如进口;第二,一些大型海外企业品牌知名度很高;第三,公立医院是财政拨款,即使一些进口设备价格昂贵,也会购买,而有些外企的定价策略刚好针对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