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结束的康复医疗器械国际贸易展览会上,2号站注册平台 一名配备使用“双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患者表示,康复机器人帮他实现了独立行走的梦想。可见,国家和社会对康复医疗的重视,会让更多向他一样不幸的人重拾信心和热情。
精准服务下的康复缺口
据北京日报4月4日报道,日前,2017年第一季度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市政府残工委副主任、市残联理事长吴文彦介绍,2017年全市将紧紧围绕为残疾人精准服务,在顶层设计、健全服务网络、增加服务供给、发展助残服务业、推动精准服务上下功夫,同时紧紧围绕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大力提高残疾人康复、教育和就业水平。
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为2797万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有康复需求并能得到基本康复服务的残疾人仅占46.7%。要知道,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每10万人口拥有康复治疗师30至70人,我国尚不足1人。不幸的是,有专家推测,2号站注册会员 到2050年我国残疾人口总规模将达到1.68亿。
我国不仅急缺专业的康复治疗师,用于精神卫生领域的政府经费也严重不足。2016年10月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亚太地区精神卫生综合评价指数》(下称《报告》)显示,中国在精神卫生领域上的经费仍低于所有健康领域经费的1%。在中国,约92%的精神疾病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总人数估算为1.58亿。
加上骨折、颅脑损伤、脑血管事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疾病等病症的专业康复需求,康复医疗垂直细分领域的极大缺口已逐渐显现出来。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加大了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扶持力度,包括加强对残疾人的医疗保障。其中,明确将残疾预防融入疾病防控、母婴保健、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等相关行业管理服务之中。